每年的9月21日是“世界老年性癡呆病宣傳日”。目前全球至少有5000萬癡呆患者,我國目前約有1000萬阿爾茨海默病患者,預計到2050年,這一群體將超過2800萬。位列人類十大死因之一!妒澜绨柎暮D2018年報告》顯示,每3秒鐘,全球就有1名癡呆病患者產生,其中約60%~80%是阿爾茨海默病。
阿爾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,AD,俗稱“老年癡呆癥”。阿爾茨海默病常常被人誤解為“記憶下降”,然而事實卻遠不止如此。是一種中樞神經系統(tǒng)變性病,起病隱襲,病程呈慢性進行性,是老年期癡呆最常見的一種類型。先是無關痛癢的記憶力減退,隨著病情的加重,他們開始出現(xiàn)認知障礙,性格變得偏執(zhí)任性,暴躁易怒。主要表現(xiàn)為漸進性記憶障礙、認知功能障礙、人格改變及語言障礙等神經精神癥狀,嚴重影響社交、職業(yè)與生活功能。這種疾病進展至后期將剝奪一個人的生活自理能力,并伴隨人格改變、情緒失控等精神癥狀,需要專人24小時照護,給家庭帶來沉重的精神負擔和經濟負擔。
按病因一般可以分為 阿爾茲海默型老年癡呆、血管型癡呆、混合型癡呆和一些其他原因引起的癡呆。如果老年人患有該疾病,會嚴重影響到他們的基本生活,此外,由于其發(fā)病機理的復雜性,目前還未有特效藥物可以治療。
阿爾茲海默癥的患病率通常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,影響因素除了年齡,還與性別有關,一般女性高發(fā)于男性,相比較之下,女性患者的病程也會相對更長。從發(fā)現(xiàn)阿爾茲海默至今,科學家們已經研究它多年,但病因仍然尚未闡明。有研究認為,老年癡呆的發(fā)病與家族遺傳和所處環(huán)境有關。阿爾茲海默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,如果是患者的一級親屬,患上阿爾茲海默的概率可能將是正常人的四倍多。而對于沒有家族患病史的人,腦外傷、吸煙、接觸重金屬等可增加患病概率。
細分阿爾茲海默癥的癥狀,可分為ABC三部分。A代表日常生活能力降低,B代表精神行為異常,C代表認知能力下降。A顧名思義就是生活漸漸不能自理;B在精神上表現(xiàn)為焦慮、抑郁、出現(xiàn)幻覺等,行為上則出現(xiàn)坐立不安、無目的徘徊,甚至尖叫等;而C的典型癥狀是記憶障礙,尤其針對短期記憶,同時也會出現(xiàn)語言功能障礙等。
雖然目前沒有特效藥物逆轉阿爾茲海默癥病情,但在疾病早期,可以通過藥物延緩改善病情進展。這些藥物主要有兩類:膽堿酯酶抑制劑和谷氨酸受體拮抗劑。在藥物改善之余也可以輔以心理治療,家人在此過程中應當給予更多耐心和鼓勵,患者也要調整心態(tài)配合治療。我們呼吁社會更多的人關愛老人、關注健康、熱心公益。小善匯成大愛,給失智老人營造安全的生活環(huán)境、科學的膳食營養(yǎng)補給、認知工具箱訓練刺激感官、陪伴交流,鼓勵失智老人去社交投入生活,改善孤獨孤僻,重新嶄新的生活。